上市公司2023年财报陆续发布,在行业整体依然处于调整期的背景下,“活着”已经不易,增长实属难得。这一年,新世界中国依然实现了增长,去年内地物业合约总销售突破134亿元人民币。
新世界中国绝不算一家跑得快的地产商,但却在当下展现出步履不停、耐力十足的姿态,用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、新世界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的话来说:“新世界一直是一个求‘质’不求‘量’的发展商。”
未来数年的地产市场依然不能断言明朗,新世界中国的这种“配速“能持续多长时间,这不仅是集团自己的投资人关心的问题,也是这个行业目光聚焦点。黄少媚坦言能够感受到这种压力,就像马拉松中的破风者,吸引最多关注的同时,也承担着最大的压力。
提问:作为一家港资地产商,新世界中国未来在中国内地布局是怎样的?
黄少媚:我们投资内地的决心很坚定。
首先,从世界各地来说都很难找到一个区域,可以连续投资40年都保持增长。虽然短期遇到一些困难,但未来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,我们的客户群体也非常多元,需求也是多样化的,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投资内地市场。
提问:在您看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?作为港资企业,新世界对于防风险是怎么看的?
黄少媚:港资企业大多经历过很多次周期,大家都需要在自由市场中积极自救,所以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。比如我们的项目不会全国遍地开花,因为管理会失控、质量会失控。
在现在的市场中,我们也和发展商一样,房子不好卖,大家遇到的我们都遇到了。但我们有个好处,是我们一直坚持物业开发和管理并重,所以我们有物业租金的收入,这也是大家能看到为什么香港发展商做商业做的那么好的原因。
当然了,做是要靠强大的资金去支撑的,因为建设综合体是需要庞大资金的投入,而租金的回收是相对缓慢和长期的。因此,我们也期待内地的k11,能在未来两年全部入市之后,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收入。
提问:我们看到香港近期“撤辣”对楼市提振作用显著,内地城市可参考吗?
黄少媚:香港这次“撤辣”撤的很完全,放开的很彻底,在短期内能提振市场。俗话说“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”,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,如果政策放开,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购买力流入,我想对于内地的几个核心城市也不无参考。
提问:您如何看待房地产开发商的历史作用,及其未来角色的转变?
黄少媚: 我从事地产行业很多年了,1997年从香港回来就一直做地产做到现在,见证了几十年城镇化进程,让很多乡村变成了镇、镇变成了城市。在这期间,地产发展商对中国的城镇化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。在过去规模化发展时代,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是不可思议的,城镇化率达到了65%,这都离不开发展商大规模、快速的开发。
而现在的情况,也是我从业以来遇到的很大的挑战。这个挑战不仅是房地产。所以国家提倡新质生产力,是因为我们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条条框框,寻找突破口、新动力和新引擎。
提问:所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也是地产行业转型面向未来的一把钥匙?
黄少媚:新质生产力不只存在于高科技企业或者科技领域,我认为每一个行业都很需要技术革新和数字化,才能拥抱未来、拥抱时代。我们是绿色建筑的先行者,一直不断引入并广泛创新应用新的建筑工艺、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化数字技术,在运营全链条贯穿工匠精神,从而不断增强公司发展的内驱力,驱动高质量发展。
提问:这种理念如何内化于新世界中国的企业战略和动作中?
黄少媚:如果我把高质量发展当成是我们的信仰的话,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帮助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途径。新世界之所以能推出这么多地标性的建筑,都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信仰。所以我们才能在研发上持续投入,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市场、研究目标受众,也会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而持续调整,如果没有高质量发展这个信仰,是很难有向前冲的动力的。
而新质生产力,则是当我们有信仰把东西做好的时候,当产品和行业需要转型的时候,需要我们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时候,新质生产力就会成为驱动力,让我们去创新、去追求。所以我认为,这个就是高质量发展跟新质生产力的联系,高质量发展是目标跟信仰,新质生产力就是途径跟驱动。
提问:对于高质量的追求会不会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的下降,这是只能二选一的选择题吗?
黄少媚:我们是上市公司,也需要对股东负责,我们需要去思考如果平衡盈利和高质量发展。但我始终相信没有舍就没有得我们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,而不是把盈利全部拿来分红,只有这样,才能带来更长久的盈利能力。
提问:很多媒体对新世界中国的描述会特别强调“港资”背景,您怎么看待?
黄少媚:在2021年,我们把香港的总部搬到广州,让香港同事与内地同事展开协作。在设计、财务方面,我们仍然以香港同事为主,他们对国际潮流风向更为敏感,在国际化设计上更具优势;但在执行方面,从报建、作图,到施工、落成,我们则依靠强大的本地队伍来支持,目前前线的工作人员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们本地员工。而刚才提到的财务工作之所以由香港团队完成,主要是因为新世界是在香港上市,大部分的内审和财务工作需要在香港完成。
这就是我们跟其他港资企业的不同之处,即员工本地化。但我们又不同于本地房企,因为我们对于设计的要求,包括对环保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标准,又全部来自香港,这让我们能够既快又好地实现我们““的高质量发展。
我们有很多金融行业的凯发平台的合作伙伴,像中国银行、中信、招商、华润和广发证券等。现在,我们开始跟中国联通合作,也是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。面对这个正在不断变化的时代,需要我们与不同领域的凯发平台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。